野外地质构造实物图(资料源自转载 仅供内部学习)
发布日期: 2018-11-22查看次数:1713次

1

瓦楞状层理

 

2

恐龙时代叠积而成的砂岩

 

在科罗拉多平原

抬升后重现世间

 

3

显著的不整合面

 

 

 

4

砂岩交错层理与断层

 

上部的大岩块中间可见大的三角楔。

三角楔底部的平行层理

与周围的斜层理对比,

可知断层为正断层。

 

 

5

清晰的不整合面

 

 

 

6

不整合面间的古土壤层

 

 

7

假整合状接触关系

 

云南省石林县林口铺不整合面

上伏地层为泥盆系(D)地层

下伏为下震旦系(Zbd)砂岩

二者呈假整合状接触关系

 

 

8

 

沿不整合(假整合)面

剥离进行采矿

 

 

9

 

丽江玉龙县仁义拖枝坝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附近上伏地层中

见虫迹化石

 

 

10

 

宁夏贺兰山石炭井寒武系

与青白口系的不整合面

上伏完整的地层

受下伏原始地貌影响起伏

 

 

11

 

砾屑灰岩

亦有称之为同生角砾石灰岩

 

 

12

因水成岩

因风成谷

 

 

 

13

 

  砂岩中,氧化铁的流失

形成了交错的层理

 

 

14

 

 切片面包样的风化

 

 

15

 

砂岩水平层理

 

 

16

 

砂岩交错层理

 

 

17

 

生物碎屑石灰岩

 

 

18

 

条带状、链状缝合线:

石灰岩、白云岩成岩过程中

因物质成分不同形成层理

同时因压溶作用

产生形变,形成链状

 

 

19

 

波痕

 

 

20

 

冲刷痕

 

 

21

 

蠕虫状石灰岩

 

 

22

丘状交错层理

 

一种原生沉积构造,

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以上,

由一系列的大型缓波状层系组成。

外形似隆起的圆丘,向四周缓倾斜。

 

 

23

泥裂剖面

 

上部砂岩,下部泥岩。

接触处可见砂岩沿裂缝沉积在泥岩层中。

泥岩层中也可见红色氧化部分与

绿色未氧化部分的清晰边界。

 

 

24

泥裂

 

发育在石灰岩中的泥裂。

图示的层状石灰岩必须暴露在

潮间带之上才会发生泥裂。

 

 

25

竹叶状砾屑灰岩

 

风暴侵蚀而成的泥屑形成扁平状砾石,

之后被胶结成砾岩,

形成于潮汐波浪活动频繁地带。

 

 

26

石膏印模

 

石灰岩结晶过程中,

如果处于蒸发环境下,

会形成常见的蒸发矿物。

图示的石灰岩中可见燕尾石膏的印模。

 

 

27

网状构造

 

蒸发岩中常见的次生构造。

 

 

28

大型叠层石露头

 

 

 

29

硅质交代的叠层石

 

灰色部分即为硅质成分已经交代完成。

 

 

30

团块状叠层石

 

 

 

31

大型点礁石露头

 

 

 

32

点礁

 

也称斑礁或补丁礁。

孤立的、小的、圆形的礁体,

主要形成于广海陆棚,

或出现在深水洋流活跃带。

 

 

33

砂岩底部层面的植物痕迹

 

 

 

34

Rusophycus潜穴

 

三叶虫停息时的遗迹。

 

 

35

四足脚印遗迹

 

 

 

36

四足脚印遗迹

 

 

 

37

遗迹化石

 

节肢动物移动时留下的痕迹。

 

 

38

潜穴遗迹

 

分枝状的Chondrites形成的潜穴。

 

 

39

垂直的针管迹

 

常见的生物遗迹。

 

 

40

Teichichnus潜穴

 

横剖面

 

 

41

U型潜穴遗迹

 

 

 

42

重荷模构造和火焰状构造

 

 

 

43

碟状构造

 

图示为发育在砂质浊积岩中的碟状构造。

常见于砂岩和粉砂岩中,

凹面向上,形似碟盘的纹理,

横向断续分布,垂向互相叠置。

由沉积物中的水分向上流动而形成。

 

 

44

sheet structure

 

 

 

45

砂火山

 

 

 

46

重荷模构造

 

未固结的砂质沉积物

发生向上的脱水作用,

致使岩层弯曲。

图示剖面可见弯曲的层面界限。

 

 

47

砂岩岩脉

 

包含水的砂或粉砂在差异压力作用下,

上充注入到附近沉积层的

裂缝中所产生的构造。

砂质沉积物充填冲蚀沟槽

也可形成砂岩岩脉。

 

 

48

卷曲层理

 

发生强烈卷曲和

复杂褶皱的变形纹层。

一般是两种成因,

未固结的沉积物发生差异液化,

侧向流动而成。

因水流的拖曳作用

引起层理变形而成。

 

 

49

球状构造

 

多发育在泥岩或

粉砂岩之上的砂岩底部。

砂岩层的底部往往破裂成紧密排列

或孤立分布的膝垫状或枕状体。

凹面指向砂层顶面。

 

 

50

砂枕构造

 

与球状构造类似。

成因可能是由于地震、水体扰动、

局部负重、滑塌作用使得

砂层破裂、发生下沉而形成。

 

 

51

倒转交错层理

 

一组交错层理正在发生脱水反应,

与倾向相同的水流

经过时对其产生拖拽作用。

 

 

52

枕状熔岩

 

仅出现在深海底,

岩浆从水下火山口流出时,

它的表面被水快速冷却,

形成一种枕头状的外壳。

枕面可以指示地层的年轻方向。

 

 

53

枕状熔岩与柱状节理

 

镁铁质的枕状熔岩覆盖在

发生柱状节理的岩床之上。

 

 

54

枕状熔岩细节

 

岩体表面的裂缝被白色矿物充填。

 

 

55

小型的岩脉和岩床

 

伟晶花岗岩侵入到变质沉积岩中,

形成的小型岩脉和岩床。

 

 

56

捕掳体

 

花岗岩侵入体边缘的多个围岩捕掳体。

 

 

57

孤立的捕掳体

 

花岗岩侵入体中的孤立捕掳体。

 

 

58

大型岩脉

 

镁铁质岩脉侵入到花岗岩体中,

暗色岩脉中可见大型花岗岩捕掳体。

 

 

59

赫顿剖面

 

基性岩床与下伏沉积岩的侵入接触关系。

 

 

60

岩浆混合作用

 

浅色的长英质岩浆与

暗色的镁铁质岩浆发生机械混杂。

弯曲的接触界限可以

证明它们同时发生的熔融。

 

 

61

花岗岩中的定向排列的巨晶

 

可以指示岩浆流动方向。

 

 

62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63

席状岩脉

 

 

 

64

不整合面

 

下部的黄灰色石灰岩与上部的灰色石灰岩。

 

 

65

角度不整合

 

 

 

66

角度不整合

 

下伏的片麻岩之上覆盖有水平状的沉积岩。

 

 

67

石灰岩节理

 

沿着节理发生侵蚀作用,

形成溶沟和坑洞。

 

 

68

雁列式的张节理

 

节理缝被浅色矿物充填。

 

 

69

矿脉

 

裂缝被矿物充填,

矿物呈纤维状生长。

 

 

70

正断层

 

暗色泥岩为主要岩体,

浅色砂岩是明显的标志层。

 

 

71

逆冲断层

 

山脉尺度上的大型逆冲断层。

山峰上部为三叠纪的浅色碳酸盐岩,

下部为中新统的砂岩和页岩。

 

 

72

逆冲断层

 

悬崖剖面上的逆冲断层。

 

 

73

单个岩层的逆冲构造

 

大套泥岩层中夹有一层菱铁矿。

受挤压应力作用,

因硬度不同发生差异化形变。

 

 

74

擦痕

 

走滑断层面上的擦痕。

 

 

75

擦痕上的纤维状矿物

 

玄武岩断层面的

石英纤维定向生长,

可以指示断层滑动方向。

 

 

76

阶步

 

断层面上的岩体被拉断

而形成的一系列陡坎。

 

 

77

双重构造

 

图示剖面为一个大型逆冲断层,

在中间的某一个厚岩层内

发育小型的叠瓦扇。

 

 

78

断层角砾岩

 

断层带上因断层壁间的磨擦,

使岩石发生压碎,

而形成的棱角状碎屑岩。

 

 

79

直立背斜

 

 

 

80

直立向斜

 

 

 

81

倾斜褶皱

 

 

 

82

倾斜褶皱

 

 

 

83

平卧褶皱

 

 

 

84

平行褶皱

 

也称为等厚褶皱。

图示剖面的厚层砂岩

发生平行褶皱。

 

 

85

板岩中的相似褶皱

 

 

 

86

石膏矿体中的相似褶皱

 

 

 

87

板岩中的膝折构造

 

 

 

88

膝折和尖棱褶皱

 

 

 

89

尖棱褶皱

 

厚层灰岩与薄层的泥岩。

 

 

90

剪切带中的鞘褶皱

 

 

 

91

轴面劈理

 

产状与褶皱轴面相平行的面理。

多见于强烈褶皱的岩层中。

 

 

92

叠加褶皱

 

岩层经受两次以上的褶皱作用,

后期褶皱重叠于先存褶皱之上。

图示褶皱的第一期

受大致水平方向的应力作用,

第二期受垂直方向的应力作用。

 

 

93

复杂的叠加褶皱

 

 

 

94

石英脉布丁构造

 

 

 

95

布丁构造

 

绿片岩体中的两个闪岩布丁,

发育在糜棱岩带中。

 

 

96

遗迹化石布丁

 

黑色的遗迹化石被布丁化,

中间缝隙被小的石英脉充填。

 

 

97

变形的三叶虫

 

 

 

98

应变拉长的的枕状熔岩

 

 

 

99

变形砾岩

 

砾岩中的砾岩受应力作用,

呈扁平状。

 

 

100

板劈理

 

也称为流劈理,

由于岩石中片状、

板状或扁圆形矿物颗粒

或集合体产生平行排列,

使得岩石分裂成许多平行薄片的构造。

 

 

101

劈理折射

 

不同岩层的力学性质不同,

发育的劈理产状会有差异,

不同层间的不同产状的劈理,

发生劈理折射。

 

 

102

压溶劈理

 

由于压溶作用形成的劈理。

多见于碳酸盐岩、泥质岩中。

 

 

103

复杂面理

 

图示剖面中可见明显的水平向面理,

每个面理内发育各种小褶皱。

小褶皱是由先期的面理转换而成,

受外力作用呈定向排列。

 

 

104

皱纹线理

 

由面理小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

而成的线状构造。

 

 

105

糜棱岩中的S-C面理

 

 

 

106

片麻岩砾石中的韧性剪切变形

 

 

 

107

σ型石英脉

 

脉状体两侧的结晶拖尾呈楔形,

指向运动方向。

 

 

108

糜棱岩

 

具有类似流纹的条带状构造,

岩性致密坚硬。

主要由花岗岩、石英砂岩等

刚性岩石遭受

强烈动力变质作用后所形成。

 

 

109

混杂岩

 

在某一地层中有很多

大大小小外来岩块,

成分截然不同、时代也不同,

而又相距很远的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

堆积混杂在一起的一大套堆积体。

 

 

110

 

风成沙丘板状交错层理

常见于河流凸岸坝、潮道等环境中。

 

 

111

 

原生流水线理

也称为剥离线理。

出现在薄层砂岩中,

与平行层理伴生。

沿层面剥开,

出现大致平行非常微弱的线状沟与脊。

 

 

112

 

大型交错层理

坚硬的交错层理砂岩,

风成新月形沙丘的

典型沉积特征。

 

 

113

 

浊积岩中的粒序层理

层理底部有负荷构造,

上部有交错层理。

 

 

114

 

叠瓦构造

泥盆纪砾岩中砾石颗粒

呈叠瓦状分布

 

 

115

 

舌状波痕

现代河流中常见的舌状波痕

 

 

116

 

反粒序递变层理

含细粒物质的反递变层理

往往与重力流作用增强有关

 

 

117

 

长直状波痕

波痕,一种常见的层面沉积构造。

图示波痕呈不对称状,

陡坡倾向与流向一致。

 

 

118

 

交错层理与爬升层理

同一层系内不同的

沙纹斜交层系界面分布。

沙纹不断迁移,

同时叠覆向上生长形成爬升层理。

 

 

119

 

现代河岸上的新月形沙丘

 

 

120

 

长条形沙丘

长条形沙丘是长长的沙埂,

它们沿盛行风的方向成一条线分布

 

 

121

 

流动河流中的沙纹

 

 

122

 

河流砂岩中的长笛状槽模

 

 

123

浊积岩底部的管状凹槽

河流流向平行铅笔

从左上到右下

 

 

124

 

砂岩中的冲刷凹槽

常见于厚层砂岩的底部

 

 

125

对称波痕

 

 

 

126

 

对称波纹的垂向交叉叠置

 

 

127

 

干扰波痕

两组以上的波痕相互干涉形成。

 

 

128

 

阶梯状波痕

小型波痕发育在大型波痕的凹槽内,

形成两种波痕的水流方向呈很大夹角。

主要见于潮滩内。

 

 

129

 

鱼骨状交错层理

也称为羽状交错层理。

相邻的两个纹层中的倾向相反,

形成于周期性的水流作用下,

常见于滨海和潮汐环境中。

 

 

130

 

四川会理县通安镇

竹箐乡大沙坝冲沟的不整合面

上伏为近于水平的石灰岩沉积,

下伏为会理群通安组下部地层,

时代与大红山群地层大致相当

图片处为一基性岩体构成

倾角约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