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险而行战风雨 “汛”速行动勇担当
发布日期: 2023-11-20查看次数:1398次

        今年入汛以来,辽宁省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多,降雨持续时间长,大部分地区土壤已经饱和,致灾风险加大。七队公司密切关注雨情,并进入24小时“备战”状态,严阵以待做好防汛准备。

        7月28日起,丹东地区连降暴雨,最大过程累积降雨量达599.8mm,市自然资源局和气象局联合发布二级橙色预警。七队公司“汛”速行动,班子成员分线负责,带领专家和技术人员,奔赴防汛一线,协助市、县(区)级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

        持续作战 毫不松懈

        七队公司总经理赵为民与地灾指导中心的专家王君、邓文婷驻守“指挥部”,密切关注监测预警平台,随时向市自然资源局地灾防治工作群发布实时雨量,结合丹东市地灾易发分区情况及以往降雨信息综合研判,对局部雨量过大地区进行提醒。如发生灾情即刻组织上报“灾情速报”,同时向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驻丹东督导组提供有关数据,配合其相关工作。 

        28日晚21时,“指挥部”接到市区险情电话,考虑到急需一位地灾专家,赵为民当即决定由他和王君赶往险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邓文婷留守“指挥部”。为应对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天气,他们连续作战坚守岗位,时刻应对突发状况,全力以赴防汛度汛。

        不畏艰险 “找”出上山路

        “桥被冲垮了,上山的路也冲毁啦”,凤城当地百姓向上山调查的七队公司专家们说。此时的凤城暴雨倾泻,通往山上的路被雨水淹没,车辆不能通行,但是险情紧急,片刻也不能耽搁,总工程师廉涛汇同刘冰、张健、张琪三名专家,顶着风雨,打着手电,步行穿越山坡的玉米地向地灾隐患点前进。路上布满了歪斜树枝和垮塌的石头,每走一步就会陷入半米深的淤泥,身上被刮伤一道道血痕,雨靴灌进去一摊摊淤泥,艰难的行走了1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隐患点,他们顾不得一身的狼狈,立刻进行现场勘查,对是否转移群众和应急措施作出建议。

        徒步3个小时后,大家回到驻地,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却讨论起隐患点的情况,写出应急处置意见和技术材料,继续工作到深夜。

         耐心劝解 疏散群众

        “大娘,您这房子属于切坡建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马上撤离。”“没事的,都住了多少年了。”“老人家,咱们必须马上撤离到安置点,太危险啦。”对话的是七队公司副总经理于英强、工程师张鹏和东港当地居民,此时七队公司正在配合国土部门对需撤离群众进行劝解工作。对隐患点进行排查时发现,该户居民住宅切坡上方有松散岩土体,两侧多处出现裂缝变形迹象,整个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灾害的可能性极大,需要迅速撤离。经过众人一番耐心细致的劝导后,老人家终于撤离到了安置点,大家的心也落了地。

        排查完最后一户人家时,已是晚间22点,肚子咕噜噜的响,才想起还没有吃饭。大家吃着已经冷掉的盒饭,但是心里却是热的,因为隐患点排查任务全部完成,危险区域的群众也已全部撤离。

        驱车往 “划船”归

        “你们能不能派人过来看看呀,我们这边是不是有危险?”接到紧急求援电话后,七队公司立刻指派高级工程师接利、孙炳卫和工程师张立驱车赶往存在险情的非隐患点地区汤池镇、花园办事处。一路大雨如注,雨刮器刮速调到最大,全程开启远光灯,视线依然模糊,车子在雨中摸索前进。到达目的地后,根据现场情况画出危险区域,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同时上报相关部门。

        处置完毕回程途中,路遇积水最深的锦山大街第九中学附近,主干道与慢车道之间的绿化带被淹没,车轮胎在水里时隐时现,在积水里掀起一阵阵波浪,车子行驶如“水中行船”,只能随水移动,真实体验了一次“水上漂”。

        绷紧“安全弦”

        驻守在宽甸地区七队公司副总经理刘金鹿、工程师从虹宇参加由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宽甸汛期应急响应会,会上自然资源局领导对各重点区域作出部署,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晚20时,陪同省专家组前往汛期群众安置点检查安置情况。七队公司落实防汛属地责任,做到全员在岗,坚守阵地,筑牢安全底线。

        汛期以来,七队公司随自然资源局巡查排查188次,非隐患点应急处置9次,派出车辆20台次,技术人员200人次,发布常规预警8次、短临预警19次。 

        强降雨仍在继续,这场硬仗还未停息,七队公司依然驻守在防汛一线,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义无反顾的勇气,不惧风雨向险而行,为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这座“英雄城市”,筑起“汛期安全堤”。